在中国,旅游正在成为一门庞大的生意,这件事情并不让人太惊讶。

每年的节假日期间,拥有着最大人口基数的中国就会开启一波波巨量的人员迁徙,迁徙的目的就是旅游。在最早的时候,人们更多还是热衷于国内旅游;但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出境游在最近几年间开始爆发,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将视野放诸全球,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旅游目的地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譬如,当中韩因萨德问题造成摩擦时,前往韩国的团体和自由行旅客开始急剧下降,最终的结果就是韩国旅游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当然,社交媒体也开始顺应着这波潮流伺机而动。毕竟,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着人们的社交需求,它能够让人们之间内部财富的差异外在化。在旅游者的社交平台上,他们乐于传播自己在异国的位置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这种现象甚至还被调侃为一年一度的“社交平台摄影大赛”。

对于社交平台的运营方,这显然是不可错过的一个商业化良机。可以说旅游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场景,它能让人愉悦,拥有着较高的消费频度和客单价,人们乐于分享经验。当然,这也可以算是消费者钱包最松的几个时间点之一。种种迹象都显示出,不管从量上抑或是质上,旅游都是极佳的消费场景。

拿拥有着庞大用户基础的微博来说,它也不可能放过这样一个优质的机会。此前,它发起了一个名为#带着微博去旅行#的大型活动,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激活了整个旅游产业。来自微博官方向Morketing透露的数据显示,相关话题的阅读量突破了182亿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加值得关注的细分数据——例如,微博加强了对于新媒介形式的使用,在话题进行过程中,相关短视频的播放量也达到了16亿,而旅行直播的观看人次则达到了11亿次。

当旅游的蛋糕不断变大时,先进入者总能分割到最大的那一块。

当旅游成为“显学”

中国旅游者在全球各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存在感正在极度提升之中,譬如在日本甚至还专门创造了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的热词——“爆买”,韩国以及美国的商超业在中国假日期间已经开始打出中文的标语。更有趣的是,为了方便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商户开始接入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系统。由此可见,中国旅行者的影响已经涵盖全球。

对于那些主要的旅游城市,他们之所以关注中国旅游者的动向,不仅因为它的人群规模正在急速扩张,更是因为他们在过往的若干年间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强大购买力。这甚至引起了国际4A公司的关注,阳狮集团就刚刚公布了一份名为《中国旅者》的报告,其中提到中国的出境游客已经达到全世界的10%,一举成为全球最多出境游旅客的国家,创造了至少1100亿美元的价值。与此同时,自由行旅游将会越来越多,尤其是00后的旅客数量正在增加之中。

某种程度上,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显学”,人们很难忽视它的存在。

并且,相较于大多数产业而言,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更高的消费。毕竟,旅游带有更多“奖励自己”的意味,有着更浓的休闲倾向,因此具体到单个旅客的单个旅程上,那也会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但与此同时,相较于购买汽车、数码产品等相对耐用的产品,旅游的一次性消费特性让人们的购买频率会进一步增大。所以,如你所见,即使是在出境游的部分,人们也往往不再仅限于一年一次,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在每年会为自己规划两到三次的旅程。

看起来,旅游市场的活力已经甚于以往任何时期,这也成为了微博运营旅游场景的动力。更优质的消费者、更有购买欲望的消费场景、更易传播的内容,让社交平台们很难放弃这块市场。

到今年,微博已经连续第五年举办#带着微博去旅行#的活动了,在多年深耕之后,它已经成为旅游行业内较具影响的活动品牌IP,并且受到了普通用户、内容生产方、行业上下游企业以及目的地旅游机构的重视。归根结底,微博之所以得到一整个旅游产业链的重视,原因在于它在消费者的旅游决策中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有营销学者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在做出消费决策时,来自亲朋好友、意见领袖这种内部渠道的意见的影响常常大于广告、新闻这类的外部渠道。因此,当消费者在面对成本更高的旅游消费时,决策会变得更加谨慎以减少购买后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汇聚着大量意见和评价的微博自然成为了他们看重的决策渠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博在旅游行业中天然地占据着一个有利的位置,而商业变现规模的大小可能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主观动能。

老话题,新玩法

虽然拥有着一个天时地利的位置,但并不能保证自己的活动必然获得受众的关注。一个无法避讳的现实是,现在的消费者和受众已经拥有了太多的选择,他们的注意力被急剧分散,如何通过及时跟进新的媒介样态重聚他们的吸引力,成了几乎所有平台运营必须直面的问题。

当然坐拥庞大流量的微博,显然有更多开发新玩法的资本。在今年的活动中,他们也都在进行积极的尝试,譬如加大对视频元素的使用。

微博故事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作为微博重点推广的一个功能,微博故事自推出之后就受到了大量品牌商的关注,这种记录人们生活的15秒短视频形态相较于广告更接地气,也能传递出更多受众可接受的信息。在这次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有近百万网友通过即时发布的短视频分享了他们在异国的经历和见闻,平均每位用户至少发布了2条,总播放量也超过了166万。

除了UGC内容之外,由微博平台主导推动的PGC或者PUGC内容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通过和专业视频机构与旅游红人的合作,微博推出了包括《野心视频》、《真实的火人节》、《咔咔就走》等178档视频栏目,总播放量达到了3.5亿,而去年同期的栏目数量仅有12档。以往惯常使用的流量明星,同样也参与到了视频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例如@许魏洲ZZ推出的视频栏目《洲游记》,通过展现英伦的美景也收获了512万的观看量。

与此同时,直播在活动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通过发动不同领域的头部红人发起旅途中的直播实时互动,真人秀《我想带你看世界》也增强了目标受众对微博平台的黏性。其中,电商红人@Rika0-0的单次直播就曾吸引到了304万次的观看。

另外,如何在旅游场景下最大限度通过展现目的地美景吸引游客成为了平台力图解决的问题,全景图片成为了解决方案之一。通过发布涵盖全角度的美景图片,用户就能足不出户感受旅游胜地的美景。这一全新的产品也吸引到众多国际旅游机构的参与,德国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新天鹅堡全景照片就得到了人们的热烈回响,话题阅读量甚至高达2亿。另外,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发布的费沙岛麦肯锡湖360全景图同样引发了网友的强势围观。

通过接入这些全新的媒体样态,微博成功积聚了大批受众的注意力。

商业变现和价值释放

不管如何,对于微博来讲,如何将受众注意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KPCB合伙人玛丽·迈克尔在去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就曾指出,中国互联网的附着力未来将来自广告、商务、旅游和金融。可见,旅游的商业价值正被高度认可。

无独有偶,在今年Q2财报发布之后,王高飞也曾在分析师会议上提出微博将从今年开始对旅游等行业进行商业化的重点布局,而基础就是在该领域中已经笼络了众多大V以及非常多的内容流量。随着短视频、直播、微博故事、全景图片等形式的成熟,企业的内容营销也就拥有了足够多的抓手。

在今年的运营中,支付宝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海外已经较为普及的支付宝通过与微博的合作,进一步拓宽了海外市场。通过联合#带着微博去旅行#,支付宝首次开展了针对旅游海外人群的精准视频营销,并且在内容的加持下获得消费者好感,助推品牌实现了软着陆。

而在这波营销活动中,支付宝重点体现了其汇率优、支付快、优惠多的体验,宣传了支付宝在海外便利店消费、畅玩游乐场、免税店购物退税到全球八大机场等服务,并且还打造了#海内存知己Lets支付宝#等话题矩阵,阅读量累计突破了5.9亿次,攻击吸引了189万用户参与话题讨论。实际上,对于出境游旅客来讲,如何获得更为便捷的支付体验已经成为刚需,而支付宝通过一系列目标精准且内容优质的营销活动自然能够刺激存量客户的使用行为,甚至能够获取更多的增量客户。

不只如此,包括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澳门巴黎人、全日空航空、奥地利航空、英国航空、泰国王权免税店等不同业态的旅游产业链主题,也都在微博上发起了不同的活动。它们的目的当然五花八门,包括吸引更多旅游者、刺激购买行为以及机票促销等等,但都无一例外地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总的来说,当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让温饱不再成为问题时,旅游就成为了人们提升自身生活品质的“刚需”。况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没有止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产业的天花板还远未到来。当它成为了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社交平台的运营者自然不敢松懈。

而微博连续五年的尝试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只不过如何持续掌控消费者的注意力看起来也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下去的问题。